×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谈声乐演唱中喉头声带的发声机能与状态

人的嗓子就是歌唱的乐器,每个人的嗓音乐器的构造、形状、发声的方法各有不同,所发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也不一样。唱法不同不仅由于嗓子的用法不同,而且共鸣的用法也不同。

一、喉头的最佳位置

喉头是歌唱的音源体,喉头所处的位置是否得当,发声时是否稳定松开,将直接影响到歌声发出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歌唱发声训练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喉头所应处的位置作一番讨论。从喉解剖我们了解到,舌下肌肉借助舌下甲状膜把活动的喉头与舌下骨连接起来。喉头上通咽腔,下通气管,再往远处通过支气管的分布和肺部连接,喉头的上下部是由形成声门的声带来把它们分开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条下自肺部起通到咽腔上部,再进一步到口腔和鼻咽腔的贯通的声音传送道。正是由于喉头和舌下肌肉相连,因此它就有了随之垂直活动的能力。同时,由于喉头垂直活动,也就改变了声音传送道的形态以及所发出的歌声的性能。

歌唱时各声部歌者的声带长度与声道咽喉管的长度应形成正比的耦合关系,才能获得最佳的声音效果,因此每个歌者的喉咽共鸣管都应调整到与声带长度相适应的程度。从声带构造上看,低声部歌者的共鸣管应比高声部歌者长,男生应比女生长。抒情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等歌者歌唱时,喉部有轻微上升现象应属正常状态,即说明共鸣管的缩短(歌唱时候头上升到某一固定位置,应区别于喉头不稳定乱动),而男中音和男低音歌者歌唱时喉部的显著下降,则是由于歌唱时共鸣管拉长的结果。如果喉头的位置出现与其声部背离的情况,即喉咽共鸣管与声带的比例失调时,就会失去优美的歌声。就同一男高音声部歌者而言,学习美声者演唱高音时,其喉头应在颈部中间略偏下位置上,共鸣管道应调节的相对长一些,这是为了在发声时能获得音调高亢且音色丰富的泛音共鸣的需要。而民族唱法歌者在唱高音时,喉头在原来状态上略有上升,是为了把共鸣管道调节的略细、略短,从而获得更明亮、更挺拔的头部各窦的泛音。

二、真声与假声

根据发声生理学的研究,真声主要指以喉部环甲肌组为主导作有机的收缩运动,使声带作整体振动,声门完全闭合,发出的一种明亮厚实的声音。这种声音振动频率较低,灵活性较差。属于真声类的同义词有“胸声”、“大嗓子”、“大本腔”等。其实,无论真声或是假声,都是由真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只不过振动的形态不同而已,而假声带(室带)是不发声的。

著名嗓音科学家斯坦利的研究成果也为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他认为,“真声是人天然说话情况下发出的声音。嗓音之所以有音质与音色的变化,纯是由于喉肌调节声带发声时,其有拉紧声带作用的环甲肌和有促使两声带靠拢的披裂肌群,协调工作与互相对抗的情况有变化造成的”。

在我国歌坛上,运用纯真声(大本腔)歌唱的有传统民歌、山歌唱法,京剧中的老旦唱法、黑头花脸唱法以及某些地方戏曲的旦角唱法;运用纯假声(小嗓)歌唱的有京剧中的青衣、小生以及地方戏曲中的男旦角唱法等。

三、“混合声”的特质

前面分析了真声与假声的发声机能状态和音质、音色的特点。在歌唱训练中,有时还会出现在发声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环甲肌群和披裂肌群两组肌肉的用力处于相对平衡的第三种情形。

混合声是声乐训练中一致追求的声音。特别是学习美声唱法的女歌者首先需掌握它。我国民族歌唱与戏曲演唱中的女歌者也逐渐采用它。在调节混合声的比例上,可以出现以下几种情形(也可理解为混合声的几种颇具特色的表现方法):

一是以真声为主,混合少量的假声成分,即真多假少的混声。这种声音听来明亮结实,演唱质朴,语音亲切自然。我国民族歌唱多采用此发声法。

二是以假声为主,混入少量真声,即假多真少的混声。这种声音听来高远轻巧,演唱风格隽永秀丽。美声唱法的女歌者多采用此法,特别是花腔女高音的声音假声成分几乎占90%以上。

三是真假各半者。这类声音听来柔和、圆润、亮度适中。运用这种混声演唱的歌者嗓音可缩性强,既能演唱现代歌曲、西欧歌剧咏叹调,又能演唱富于民族风格的歌曲,甚至还能演唱某些戏曲选段。

四是下真上假者,即中低声区用真声演唱,高声区则用假声演唱。这种唱法,仅仅是为风格的需要而采用。由于其过渡音区有明显的痕迹,因此声乐训练中一般不提倡。我国某些地方戏曲中的花旦、老旦常采用此法演唱,青海民歌“花儿”唱法中的男声亦常常采用此种方法。

上一篇:论男高音的高音难该怎么解决
下一篇:没有了

Top